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已有明确结论,不再调查”,饶毅挑战的不是风车,而是风

指南哥 教师打怪指南 2022-04-27



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32篇原创


裴钢等人的科研论文被举报涉嫌学术造假,在国内学界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广大吃瓜群众虽然不懂什么是跨膜,什么是药理,但也至少知道,科研论文应该怎么写,图片应该怎么正确使用。

1月21日晚,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通报,对于饶毅和裴钢之外的多篇论文,既没有说是否涉嫌学术造假,也没有说是否涉嫌学术不端,而只是说图片误用。



针对这一调查结论,饶毅随后正式举报裴钢的论文(林-裴[1999])涉嫌学术造假,因为其实验无法得到重复,其结论也违背国际学界的通行结论。

1月26日,中国科学院学部官网发布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学部道德委”)关于此次举报的处理意见,认定之前的调查对这篇论文“未发现有造假”,由此对重复举报,“不再进行调查”。

 

01

何为“图片误用”?

 

一句“图片误用”,刷新了科研诚信的新底线。

这又不是康德和耶可比的照片,误用了还情有可原。

这是什么图片?在严肃严格严谨的学术论文中,怎么可能误用?既然误用了,怎么能够证明论文的结论是正确的?

一般理解,图片不仅是实验数据的直接呈现,也是论文结论的直接证据。而图片误用就是图片没有正确呈现实验数据,但为何没有正确呈现呢?



如果是作者无意的,那么说明论文写作和投稿是不严谨的,编辑部的匿名评审也没有发挥作用。而如果是作者有意的,那么说明论文肯定涉嫌造假。

学术研究的常识是,真实的实验数据不会得出错误的图片,如果有错误,几乎肯定是PS的结果,也就是造假的结果。

如果认为图片误用,但不影响结论的正确,这就如同判案时,犯罪事实描述错误,但判决是正确的一样。

这似乎在藐视正常人的智商!

 

02

这场争论的焦点:科学研究的标准

 

国内理工科论文经常大面积被国际期刊撤稿,而SCI论文买卖流水线早已经不是新闻。如何重建科研道德,重建中国科研的信誉,无法不迫在眉睫。

在张曙光等人加入战团之后,饶毅举报裴刚的这场争论就不再是针对一篇论文的争论,而成了有关科学研究的标准的争论。

这个标准就是,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可验证的,其实验步骤和结果必须是可重复的。



既然是科学的结论,就不可能在这个实验室里可以做出来,到了那个实验室就做不出来。

虽然可能并非所有实验都能够完美重复,但至少能够大比例重复,比如十次实验有八次可以重复,否则这个实验结论就是低概率的,或随机的,从而失去了科学价值。

如果这场争论能够得到严肃对待和彻底调查,其意义将可以媲美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的大讨论,一举解决中国科学研究要向何处去的问题。

然而……

 

03

拒绝重启调查,难以让人信服

 

有关裴钢论文的第一次调查意见是:

2020年6月联合工作机制组织复核专家组开展现场复核评议,9月复核专家组全体会议讨论后形成复核意见,认为“对裴钢相关论文的调查程序合规、事实证据确实。论文结论可重复,未发现造假。”

无论是否发现造假,或是否图片误用,饶毅恰恰质疑的是上述调查意见,即认为这篇论文的结论不可重复。

如果要进行严肃且严谨的调查,那么至少应当委托一家实验室来做一次重复实验,并公布实验结果;或者直接委托三家实验室,裴刚的一家,饶毅的一家,还有中立第三方的一家,看看大家是否都能够重复论文的结论。



然而,学部道德委既没有说明,之前委托过哪一家实验室进行了重复实验,也没有公布之前的调查过程和细节,却直接以调查已有明确结论为由,拒绝重启调查。

但是,饶毅质疑的正是这个明确结论啊!怎么能够只有结论,而不提供任何证据呢?

这个调查结论最多相当于一审判决,怎么能够说一审已经判决,就认定判决正确,不再接受上诉呢?

实在不行,学部道德委也应该至少把之前的重复实验和调查过程公布于世,让大家来看看,你的结论是不是令人信服。

虽然不是说,对每一个质疑都应该进行详细的、多次的调查,但是对于改变教科书通行结论的科研论文,作者和学部道德委有义务证明,这个实验是可重复的,论文的结论也是可靠的,怎么能够要求质疑者来提供实质证据呢?

可以想象,如果没有更高层级的重启调查,那么事情应该就这样结束了。

饶毅像堂吉诃德一样,但挑战的不是风车,而是风!

(文中图片来自网络)


高校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,
欢迎关注本号“教师打怪指南”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